管理常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管理常识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9-29点击次数:     作者:小编

企业和从业者追求利润无可厚非,降本增效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从业者需要正确认识成本和质量成本,坚决摒弃“质量提升必然伴随着成本提升”的思想。

质量成本是整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等因素构成。

一、预防成本

1. 本质量工作费

企业管理体系为预防、保证和控制产品质量,开展质量管理所发生的办公、宣传、收集情报、制定质量标准、编制手册和进行质量审核、工序能力研究、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等支付的费用。

2. 质量培训费

为达到质量要求,提高人员素质,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检测技术、操作水平等的培训费用。

3. 质量奖励费

为确保和改进产品质量支付的各种奖励费用。

4. 产品评审费

新产品设计方案的评审、失职产品质量的评审所发生的费用。

5. 质量改进措施费

建立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改变产品设计调整工艺、开展工序控制、进行技术改进的措施费用。

6. 工资及福利奖金

质量管理科室及车间从事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基金。

二、鉴定成本

1. 检测试验费

对进厂的材料、外协外构件、配套件、工量具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按质量要求进行检查、测量、检测试验及检测设备的维修、校正所发生的费用。

2. 工资及福利奖金

专职检验和计量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基金。

3. 办公费

为检验、实验所发生的办公费用。

4. 检测设备折旧费

检测设备的折旧和大修理折旧。

三、内部损失成本

1. 废品损失

指无法修复或经济上不值得修复的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报废而造成的净损失。

2. 返修损失

对不合格的产成品、在制品及半成品进行返修所耗用的材料、人工费用。

3. 停工损失:

由于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停工损失。

4. 事故分析处理费

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所发生的直接损失。

5. 产品降级损失

产品因外表或局部的质量问题达不到质量标准,又不影响主要性能而降级处理所造成的损失。

四、外部损失成本

1. 索赔费用

产品出厂后由于质量缺陷而赔偿用户的费用。

2. 退货损失

产品出厂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退货换货所发生的损失。

3. 保修费用

根据合同规定在保修期内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4. 诉讼费:

用户认为产品质量低劣,提出申诉要求索赔,企业为处理申诉所支付的费用。

5. 产品降价损失

产品出厂后因低于质量标准而进行隆价所造成的损失。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最佳成本质量模型”,描述了质量成本与相关技术的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最佳质量成本的确定方法,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与实践(图1)

由模型可知,当企业处于加强控制区范围内时,预防和鉴定成本只需要很小的投入,就能换来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的快速下降,此时企业质量成本下降,企业经营的整体成本下降。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13811104005 北京市朝阳区东进国际中心A座 shifang.li@xinyijiahe.com
Copyright © 2011-202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2011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