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常识
在过往的精益项目辅导中,笔者发现很多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者从早忙到晚,感觉很忙碌,但是交流复盘的时候又没有做什么重点工作,缺少收获与成就感。
造成以上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生产现场管理者大部分时间充当的是现场“救火员”的角色,针对如何摆脱这种现状,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策略和方法。
生产现场管理者想要“脱身”,重点是要有抓手、有重点、有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日常管理,此部分占用30%精力即可。
做好日常管理?
第一步,要有明确的生产管理指标。比如常见的P、Q、C、D、S、M,通过指标的建立,将现场管理结果显性化。这也是现场管理者的有效抓手,通过指标结果的变化,重点关注指标向好向坏的变化趋势以及后续对策,让生产过程与指标结果变化相对应。
第二步,要明确各工序作业的关键点。聚焦关键工序的关键作业,而且要让下属员工明确知晓,通过巡检、考试等手段向下传导管理意识。通过日常巡检检查关键点有无漏项、有无执行以及执行的偏差性,根据检查出的问题,制定下一步的对策,做好闭环管理。
第三步,做好“育人”工作。此部分大约要占据70%的精力,现场管理者要脱身,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有能力的下属梯队,对重点工作进行承接与完成。
如何育人,首先要做好标准化,重点是操作层面的作业指导书、章程、点检保养基准等,让大家“同读一本书”;其次是通过现场巡检、考试等手段检查人员对于标准认知的一致性;三是通过业务岗位现场和留痕文件的抽查检验标准的执行性与持续性是否良好;最后要重视现场发生的,尤其是员工反馈的问题,通过实际场景问题的闭环改善,辅导下属能力成长。过程中根据员工能力适当放手授权,以及做好改善成功后的即时激励。
希望通过以上的策略方法,能够帮助现场管理者脱身“救火员”角色,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管理规划与改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