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常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管理常识

别再迷信“精益工具高手”了!70%的企业都选错了人

更新时间:2025-08-29点击次数:     作者:胡英英

招来的精益专员,简历上写满了5S、VSM,到岗后却找不准车间浪费、提不出落地方案,改善推不动,团队不买账……问题不在员工,而在企业——你们选人的“标尺”,从一开始就歪了!绝大多数公司选“精益人才”,还停留在“懂多少工具”的层面,却忽略了最核心的三种能力。

今天笔者给大家分享一套拿来即用的“三维能力模型”,帮你精准识别:谁才是真正“能打”的精益人。

一、70%的企业,错把“工具”当“能力”

如果以上说的场景也在你的工厂上演,那么,大家都陷入了一个选人的误区:错把“工具”当“能力”。就像医生治病,手术刀是工具,“诊断病情、定方案、让患者配合”才是核心能力——选人,不能只看刀快不快,得看拿刀的人会不会治病。

别再迷信“精益工具高手”了!70%的企业都选错了人(图1)

二、三维能力模型:企业能直接

用的“选人标尺”

我们总结出精益人才必须具备的三种核心能力,对应三个评估维度,企业可直接套用:

1、现场感知力:用眼睛“看”出问题

真正的精益人,走进车间转一圈,就能一眼识别不合理。比如:员工弯腰拿零件?→ 零件摆放太低!机器旁堆半成品?→ 工序节奏失调!

面试技巧:带TA逛车间30分钟,让TA说出3个可改进点。能指出“物料员多绕10米路”的人,感知力不会差。

2、系统解决力:不靠感觉,靠逻辑

不凭感觉决策,先理清原因再给方案,有系统解决力的精益人才,会按“问题定义→现状分析→根源查找→对策落地→复盘优化”的逻辑推进。

比如:设备总停机?→ 先统计次数、分析原因 → 再定对策,而不是张口就“换台新的”。

面试技巧:抛一个真实问题(如“生产线堆半成品”),看TA是否有清晰的解决思路。

3、组织影响力:能“带动人”,而不是“命令人

精益改善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跨岗位、跨部门配合。有组织影响力的精益人才,能说服车间员工配合调整操作流程,能协调采购、维修部门支持改善项目。

面试技巧:问“如果同事不配合怎么办?”能举出具体方法拿到结果的人,才是你要找的。

别再迷信“精益工具高手”了!70%的企业都选错了人(图2)

三、真实案例:用对模型,改善落地率从30% → 65%!

苏州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之前招的精益专员方案落地率不到30%。用了这套模型选人后,新进的专员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带动团队一起干。半年后,产线效率提升20%,改善落地率翻了一倍还多。

四、3个落地小技巧,帮你选对人、用对人

1、内部选拔更好用

别总盯着外面选人!基层那些“爱提建议、帮人解决问题”的员工,往往更懂企业痛点。用“现场观察 + 案例分析”评估,选出来的人更懂企业。

2、按岗位调能力权重

基层精益员侧重“现场感知力”,中层主管兼顾“解决力 + 影响力”,高层负责人强化“影响力”,按岗位需求调整评估重点,才能选准人。

3、 用“实战”代替“笔试”

别再考虑VSM怎么画了!让候选人参与一个真实的小改善项目,从调研到拿到结果,全程观察TA怎么思考、怎么行动——实战见真章。

别再迷信“精益工具高手”了!70%的企业都选错了人(图3)

五、结尾:选对人,精益就成了一半

精益转型,成在“人”,败也在“人”。

选对一个有现场感知力、系统解决力、组织影响力的人,改善才能真正落地、持续生根。

你的企业曾在选人上“看走眼”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历!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13811104005 北京市朝阳区东进国际中心A座 shifang.li@xinyijiahe.com
Copyright © 2011-202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2011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