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110-4005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管理常识

管理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

时间:2022-12-02    作者:网络    点击:

调查发现,毕业生普遍呈现出自我定位偏高,与用人单位需求产生偏差的现象,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

一方面,纵观全局可以发现当前用人单位整体对学生参与专业相关实践活动与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

尤以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学科为代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培养目标上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在实践领域丰富自己。

可以说学科的总体要求就决定了社会实践经验、能力的多少直接关乎本学科学生能否成功实现就业。

新易咨询

与此同时,公共管理类学科毕业生的就业态度相对较低,学科学生普遍担心自己是否能找到合适工作也是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因导致的。

从现实背景的供需关系来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大。但与此同时,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分权化日趋显著,对公共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学生成为在复杂环境中解决公共问题的人才。这就要求公共管理类学生在日常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程度的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

另一方面,缺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无法直面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能力素养与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2.就业观念缺乏科学性

首先,在对自身实现就业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程度的能动性。虽然一定程度上会主动搜集相关就业的信息,但总体集中在自身择业期内展开,不利于形成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也不利于自身就业能力科学素养的提升。

其次,在询问工作中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时,将工作稳定排在首位的比例占 81.2%。说明就业依旧存在“一职挂终身”观念。这种就业观念同样无利于个人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忽视了个人兴趣与特长对就业的对接。

新易咨询

再次,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看作是个人就业中极其重要的因素,甚至超过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这种就业价值取向中所反映出来的就业观念功利化会导致学生过度重视片面化利益,无法做出客观理性职业选择的同时也无利于自身精神世界的塑造。

最后,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性质出现扎堆现象。

微信图片_20221202101718.jpg

3.就业竞争力较弱

首先,专业知识学习的不扎实使得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活动无法达到预期。

其次,缺乏相关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无利于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最后,由于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多要求复合型人才对接自身发展需求,管理学类学科自身也本具有多学科相融的特点,但是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却过少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就业竞争力较低。

  新易咨询融合“东方管理哲学,现代管理学,成功管理实践”三位一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依托多业态的中国百强企业管理实践基地,协同近百位管理专家与咨询顾问团队,以自身卓越的咨询实战能力,为企业战略梳理组织运营精益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领导力执行力等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及落地咨询,致力于中国成长型企业的持续盈利!
上一篇: 上一篇:如何区分薪酬结构和薪酬构成?
下一篇: 下一篇:如何打个完美的盹?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138-1110-4005
点此立即抢占限量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