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如何有效地提高团队的质量意识?

更新时间:2023-02-17点击次数:     作者:小编

生产团队的质量是公司管理过程中非常困难的一个环节,不仅仅是操作人员,更是团队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认知。做好生产团队的质量管理,可以为公司处理很多麻烦,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会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提高团队的质量意识有以下几点建议:

质量管理.jpeg

1.常提醒

无论是运营前还是运营中,都要注意值班生产产品质量的关键点和容易出错的质量点,让大家清楚了解质量关键点的具体要求和过去出错的质量点,充分引起团队成员的注意,督促团队成员在运营过程中注意思想,避免任何误差。

2.常检查

必须根据质量标准的要求对团队作业结果进行检查,尤其是根据以往作业结果的分析结论,对容易出错的:

—时间点

—工作岗位

—质量点

列入质量检验重点的重点,经常去现场检查(包括用测量工具检测)现物和实际情况,督促工作流程符合规定要求。一旦发现不足或缺陷,必须在第一时间指出并告知责任人,必要时给出显眼的标志(如使用红色标签、红色标记笔等)。)在缺陷或缺陷中,以便团队成员在整改和纠正过程中遇到遗漏。

3.常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使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质量事故的后果严重性,例如:

—造成自身利益损失的损失

—给企业质量声誉带来的损失

—给业务稳定和开发带来的损失

—给予团队管理绩效造成的损失

外部依据或教育信息来源:

—顾客投诉的质量内容及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顾客退货总数、原因及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教育信息的内部依据或来源:

—质量部门过程检查、成品质量检验发现的不合格数量、比例和趋势,包括损失分析

—现场管理人员检查发现的不合格数量、比例和趋势包括损失分析

只有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这些严重的后果和损失,才能警惕团队成员的思想,逐步提高团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4.常学习

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规划建立团队成员的质量意识培训计划,认真落实,提高团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让团队真正了解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效率、质量与利益的关系。

5.常宣传

结合团队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置质量荣誉看板、质量宣传挂画、质量宣传横幅、质量技能竞赛、质量提升活动、质量意识征文等多种形式、渠道在团队内部、现场宣传质量标准,督促团队积极学习、积极思考、积极对标,进而提高团队的质量意识。

6.常指导

行为决定结果,只有正确的行为才能创造出合格的产品。因此,管理者应经常去现场指导操作人员的操作。如有必要,他们应根据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向操作人员演示操作,分步骤讲解操作,让操作人员向管理人员展示操作,让操作人员告诉管理人员,增强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互动,提高操作人员正确认识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7.常总结

通过总结团队的质量,团队的目的是让团队知道自己的质量结果,比如达标率、返工率、次品率、废品率、损失率,以及这些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奖励或惩罚,通过这些真实的数据激发团队的自我提升和改进理念。

8.常分析

经常分析团队的质量,比如每周分析和每月分析,让团队成员了解团队的质量状况,比如达标率、返工率、次品率、废品率、损失率...以及质量进步的趋势,包括环比和同比,让团队成员知道他们的质量在某个阶段有所提高。还是退步了?你进步了多少?你退步了多少?因为进步得到了多少奖励?因为退步被处罚了多少?下一步该怎么办?退步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促进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9.常交流

自我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如果你想不断提高团队的质量意识,你必须经常与团队进行质量思想交流,倾听团队对质量的认知、困惑、想法或建议,并给予指导。同时,你必须肯定和鼓励团队对质量管理提出的想法或建议,逐步将团队成员引导到质量管理的轨道上,并在质量管理的轨道上纠正团队成员的稳定性、距离和长时间。

10.常对比

带好团队,首先要告诉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是对的,这样才能提高团队的自检能力和责任。所以要根据团队的工作成绩和规定的质量标准逐一核对,即使合格,也要进行对比,让团队清楚地知道与标准的差距,督促团队尽量缩小结果与标准的距离;如果不合格,就要和标准对比,让团队清楚地知道标准的要求指标是什么,自己的结果和标准的差距,督促团队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注意。


☞点击文字查看《4+1组织赋能系列课程》☜

精益赋能咨询.jpeg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13811104005 北京市朝阳区东进国际中心A座 shifang.li@xinyijiahe.com
Copyright © 2011-202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2011287号